来源:国际金融报
整体来看,负债端,行业保费收入保持强劲增长,赔付支出也同步增长;资产端,受宏观经济不确定及权益市场波动下行的影响,债券配置占比进一步增加。
数据显示,按可比口径,去年全年行业原保费收入5.12万亿元,同比增长9.14%;行业赔付支出1.89万亿元,同比增长21.94%。截至2023年12月末,保险行业总资产共计29.96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35%;行业净资产共计2.73万亿元,同比增长1.25%。
另外,截至2023年末,行业资金运用余额总计27.67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10.47%,为总资产的92.38%。其中,投资银行存款2.72万亿元,较年初下降3.90%;投资债券12.57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22.56%;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.33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4.54%;其他类投资9.06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3.14%。
保费突破5万亿元
2023年,全行业原保费收入5.12万亿元,同比增长9.14%,相比前11月(增速9.6%)有所放缓,但总体增速仍算强劲。
从人身险公司经营情况来看,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.54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25%,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7.47个百分点;赔付支出8189亿元,同比增长27.81%。其中,寿险、健康险、意外险原保费收入分别为27646亿元、7283亿元、450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12.76%、2.97%、-9.89%。
从财产险公司经营情况来看,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.59万亿元,同比增长6.73%,增速较上年同期减少1.98个百分点;赔付支出1.07万亿元,同比增长17.80%。
其中,车险保费收入8673亿元,同比增长5.63%,占财产险公司总保费的54.5%,仍为第一大险种。健康险和农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752亿元、1430亿元,位列第二、第三大险种,保费增速也保持两位数增长,增速分别为10.87%和17.28%。责任险同比增长10.49%,保费收入为1268亿元。意外险成唯一负增长的险种,实现保费收入509亿元,同比下滑11.3%。
车险承保利润减半
根据记者获取的行业内部交流数据,去年全年,共有64家财险公司经营车险,车险保费收入与上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基本一致。其中,有53家公司保费收入实现正增长,11家为负增长。
人保财险、平安财险、太保产险“老三家”车险保费均超千亿元,市场份额分别为32.5%、24.4%、11.8%。国寿财险、中华联合财险、阳光财险、大地财险、太平财险、华安财险等7家公司保费收入均超百亿元。
不过,去年车险承保利润并不理想,较上年已缩水大半,仅16家公司车险承保盈利,其余48家车险承保均出现亏损。两极分化严重,“老三家”承保利润之和(115亿元)远超行业利润总和(89亿元)。其中,华安财险、永安财险、大家财险、安盛天平、众诚财险、长安责任、浙商财险、中银财险、诚泰财险、富德财险、燕赵财险、黄河财险、鑫安汽车财险等公司车险承保亏损均超过1亿元。
在车险保费不足1亿元的四家公司中,有三家公司都实现了盈利,均为日资企业,分别为东京海上、三井住友、日本财险。华海财险、利宝财险、北部湾财险车险保费不足20亿元,但分别实现2.2亿元、0.9亿元、0.4亿元的承保利润。
展望2024年,方正证券金融团队表示,当前居民储蓄需求旺盛、保险产品竞争力强劲,银保渠道“报行合一”将严格推进,银行“以量补价”策略叠加银保产品NBVM(新业务价值倍数)有望持续提升背景下,储蓄型产品或迎量价齐升,2024年一季度人身险有望延续增长趋势。2024年巨灾风险预计将减弱,头部公司如人保财险,将通过科技赋能持续优化风险减量措施,综合成本率同比将显著改善,2024年综合成本率有望控制在98%以内,推动承保利润持续提升。降准为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,预计将持续提振市场信心,市场修复下保险投资有望改善。